巴中之窗首页 > 教育 > 正文

深度|一餐饭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礼仪培养全攻略

2020-08-03 17:02:23 来源: 阅读:-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深度|一餐饭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礼仪培养全攻略

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工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一个6岁的小男孩,让我充分意识到餐桌礼仪的重要性。为此我特地去学习了相关礼仪课程。

这个小男孩是我大学同学的儿子。去年他跟着妈妈到长沙玩,我尽地主之谊请她们吃饭。孩子很乖巧,一副斯斯文文的感觉。席间上菜有点慢,我怕孩子觉得无聊,便建议他去餐厅里的孩子游乐区玩一下。没想到孩子说:“没关系,阿姨。我还是等吃完饭再去吧。”

同学跟我解释道:我一直有要求他没有吃完饭不能离开餐桌。我不禁感慨:“你儿子被你教育得真好啊。我刚才就发现了,他会等着大人们都动筷子了才开始自己吃东西。吃饭不需要你催,也不需要你喂。我们大人聊天,他就在旁边安安静静地听着,也不插嘴。我跟他说话的时候,他又能大大方方地回答我。真是太棒了!“

一、餐桌礼仪到底有多重要?

1、中国特有的“餐桌社交”让餐桌礼仪变得尤为重要

在餐桌上,很多父母会关注孩子的营养,却很少关心孩子的教养。但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餐桌文化是中国文化一大特色。成年人很多社交活动,甚至是工作,都会通过一餐饭来完成。这样餐桌礼仪变得尤为重要。

在用餐过程中,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可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对于孩子也是一样。当你带着孩子外出用餐或者朋友聚会时,你在品味食物,或许别人正在品味你的家教、门风,孩子的教养、品性。

深度|一餐饭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礼仪培养全攻略

2、礼仪的底层逻辑是:心怀爱心,尊重他人

有些人会抨击礼仪教育是形式主义,太“装”。我想,那是因为一些人没有理解礼仪的本质内涵。

荀子曰: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

为什么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要注重礼仪?因为他展示的是文化、修养和素质。具体到个人,礼仪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和品德。

礼仪不是作秀,它的底层逻辑应该是:对他人的尊重。当你心怀爱心,懂得为他人着想,考虑别人的感受时,你所表露出来的言行就会自带礼仪之风。它是心灵美的外化。

举个例子,聚会上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很随意地坐在主座上。一旁的母亲全然不觉问题。什么是主座?一定是整个餐桌最舒服、最重要的位置。这通常是留给长者的。小孩子觉得位子宽敞舒服就坐上去,实际上是不懂得考虑他人的需要。

3、从餐桌礼仪看自控力:好品格是相互影响的

吃饭好的孩子通常都没有爱吃零食的习惯,身体素质也会比较棒。生活中,每一个习惯和品格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比如说,吃饭的习惯可能会影响他玩耍、学习的习惯,甚至以后工作的习惯。

英国国王学院和杜克大学的教授莫菲特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刊物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孩童时期的意志力对成年后的健康和财富状况均会产生影响。3岁时自控能力偏差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出现健康和财务问题,甚至会有犯罪记录。

我们去餐厅点餐,能不能耐心地等待菜品,实际上就是在考验孩子的自控力。很多时候,一个能够一直坐在餐桌前吃饭不离开座位的孩子大多能够自律地完成家庭作业。这些事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构建的是相同的能力: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很多妈妈总是苦恼孩子不好好做作业。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成天盯着作业本身是不行的,要靠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习惯培养来树立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深度|一餐饭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礼仪培养全攻略

二、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餐桌礼仪要求和关注重点

1、3-6岁:幼儿园的好规矩,在家中巩固可事半功倍

很多幼儿园孩子的父母会抱怨孩子吃饭的问题。不要说礼仪了,连把饭吃饱都很难。

但是有一次我去女儿的幼儿园做活动,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吃饭都是独立完成的。老师添好饭菜,每个人都乖乖地吃,没有一个到处乱跑。很多还非常有竞争意识,不仅吃得快,还吃得干干净净。

那为什么回到家就做不到了呢?原因在于父母没有让孩子形成一以贯之的习惯,不仅没有立好规矩,还成了规矩的破坏者。

3-6岁的孩子需要掌握哪些餐桌礼仪呢?

餐前:

  • 饭前一定要洗手。
  • 轻拉椅子稳稳坐,小脚并拢不摇晃。

进餐:

  • 一手扶碗,一手拿着筷子或勺子,稳稳吃饭不玩耍。
  • 饭菜搭配吃,不喂饭,不挑食。
  • 小嘴巴尽量不说话,尤其不能大声喧哗、说笑,以免发生呛食。
  • 不发出“吧唧吧唧“的咀嚼声,也不要让餐具发出响声。
  • 饭菜要吃光,碗里、桌面、地面都干净。
  • 吃饭时的骨头、菜渣等垃圾要放入垃圾盘中,不能直接吐在桌面上。
  • 不乱跑乱动,或者端着饭碗离开座位,更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

餐后:

  • 吃完饭记得起身把椅子推入桌间,归位。
  • 如果需要,还可以帮助父母把碗筷放到洗碗池里。
  • 餐后漱口很重要,保护牙齿健康。
深度|一餐饭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礼仪培养全攻略

两个注意点:

(1)抓住孩子自主用餐的敏感期

孩子2岁时就会有尝试自己用餐的意愿。虽然行动不利索,但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行为的敏感期,充分引导孩子的动机。即便做得不好,也应耐心地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做的不好就急于帮忙,想尽快让孩子干净利索地完成用餐。这种方式看起来是节约了每次吃饭的时间,但长时间喂饭会更耗费父母的精力。

(2)抓住长幼秩序意识建立的关键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幼秩序的用餐礼仪关乎品德教育。在孩子刚懂事时就培养这方面的意识,好品格才会犹如与生俱来一般。若有长辈在场,一定要等长辈先坐定,先动筷子。这体现了中国人尊重长者的传统。

关于用餐礼仪的教育,父母不能只停留于口头上的说教。父母言行对孩子的意识培养更重要。比如说,饭菜端上来,你是会先让自己的父母先吃,还是先顾着给孩子夹食物?这些小细节更加能够影响孩子的行为。

一些父母总说孩子长大后不懂得感恩。殊不知,小时候这些点滴的家庭生活习惯才是问题关键。从小教孩子约束行为,尊敬长辈,才能让他建立理解他人、尊重规则的意识。

深度|一餐饭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礼仪培养全攻略

2、7-12岁:用餐礼仪强化期,为社交礼仪做准备

小学的孩子会慢慢懂得很多道德准则,对父母的认同感和依赖感都比较强,处于“听话”的阶段。与此同时,这个年龄段孩子会有更多与父母一同参加聚会的机会。他们自己与朋友、同学相处的活动聚会也开始逐渐增多。因此,7-12岁是强化孩子用餐礼仪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我们可以强化这些餐桌礼仪:

(1)用餐姿势的规范

关于坐姿要求,最应该在孩子小学期间强化。学龄前的孩子大多脊柱比较直,坐起来都会很端正。但是上小学以后,随着孩子课堂时间增加,书包负担加重,很多孩子都会出现坐不直的情况。经常像布偶一样瘫坐在椅子上,或者弯腰驼背。

有些孩子喜欢伏在桌上对着碗吃饭,这不仅吃相不雅,还会加重脊柱弯曲。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脊柱作为支撑身体结构的主要部分,如果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不仅会影响身体姿态,还会引发腰背疼痛。

在家吃饭,是父母最容易关注到孩子坐姿的时候。父母需要对孩子吃饭的坐姿加强训练,让孩子慢慢养成“身正背直”的好习惯。

深度|一餐饭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礼仪培养全攻略

(2)尊重他人的意识

前面我们说,礼仪是尊重他人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用餐礼仪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尊重意识的培养。

比如说,我们要求孩子不在盘子里挑挑拣拣地夹菜,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能夹菜,一次夹菜不能夹太多,也不要专挑自己喜欢的菜品吃,更不能把筷子伸到别人面前的餐盘夹菜……这些要求背后本质上的用意就是尊重他人。

要让孩子学会考虑一桌吃饭其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让孩子注意这些方面:

  • 打喷嚏时一定要侧身,并用纸巾捂住嘴巴;
  • 不要挥动筷子或汤勺指着他人说话;
  • 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时,要离开餐桌去吐掉;
  • 别人递过来碗筷时,应懂得双手接过来,以示尊重;
  • 在外聚餐请长者入座时,应站在椅子左侧,右手拉椅子,不发出声响;
  • 有人夹菜时,不可以转动餐桌的转盘;
  • 如果需要,饭后应主动帮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洗碗。
深度|一餐饭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礼仪培养全攻略

(3) 自我形象的管理

当孩子开始建立身份意识的时候,便可以强化孩子的自我形象意识了。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就会产生怎样的言行。

我们引导孩子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总盯着菜盘,遇到好吃的不能狼吞虎咽,这是因为我们要让孩子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能给人一副贪婪的感觉。

当孩子的嘴角有菜渍、饭粒时,不能用舌头去舔,而要用纸巾轻轻抹去。这是为了让孩子懂得优雅的感觉。

3、12岁以上:把握青春期心理特点,注重潜移默化,不强迫

这个期间的孩子已经步入青春期。叛逆的心态开始出现,用要求的方式去强化孩子的礼仪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尽量在孩子7-12岁期间培养礼仪规范的原因。

那12岁以上还需不需要关注孩子的礼仪呢?肯定是需要的。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在美国做小留学生。她告诉我美国的寄宿家庭曾给她写过一封长长的信,其中重点提到的就是日常行为规范。内容竟然可以详细到,用餐时手肘应该如何放。

可见孩子步入社会以前,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培养好孩子的礼仪,这样有利于孩子建立一个更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我们该如何培养呢?八个字:查漏补缺、潜移默化。很多用餐习惯是早期培养的。如果到了12岁以后,还有很多做不好,那就需要从最基础的用餐礼仪规范开始查漏补缺。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潜移默化,避免说教。

此外,12岁以上的孩子还需要强化这几点:

(1)餐桌上不玩手机、不看书

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往往比较强,又容易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又或者因为学业紧张,把书本作业带到餐桌上。这样既损伤视力,又影响消化,都是不可取的。吃饭应该保持专注,专注的做好一件事情再完成另外一件,才会更高效。

(2)关照长辈,而不是靠长辈关照

很多家庭都会因为孩子学习重要,替孩子承担很多生活琐事。比如说,用餐会把饭添好,碗筷拿好才叫孩子过来。而对于十几岁的孩子,应该学会帮助父母做开饭前的准备。用餐时,主动给身边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家添饭、夹菜。

(3)懂得感谢

遇到长辈给自己夹菜,我们不妨说声“谢谢”。聚会时,吃完饭如果想先离席,记得跟请客的人和长辈打声招呼。聚餐之后,记得感谢请客的人,跟一起用餐的人道别。这些都是十几岁的孩子需要具备的礼仪风范。

深度|一餐饭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礼仪培养全攻略

三、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注意这四点

1、先检查、纠正自己的餐桌礼仪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有着天然的模仿力,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言行。

很多时候,当父母改变了自己的待人接物方式,不需要多少额外的教导,孩子自然就能做得很好。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要求孩子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到,才便于孩子更好的执行,不至于对规则产生困惑。

2、立规矩要简洁明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

我们要教会孩子规矩,但最关键的是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1)从科学角度解释利弊

你想让孩子专心吃饭,如果仅仅是要求,孩子不明所以,执行起来也会打折扣。如果你能结合专业的知识告诉她利弊,效果就会大大不同。

“比如针对边吃边玩的问题,父母可以说:“因为中餐大多为热食。饭菜凉了,尤其是油腻的食物对孩子肠胃不好,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紊乱。此外,就餐时,人体的血液通常会聚集到胃部以便于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如果孩子边吃边玩,就会扰乱肠胃的消化能力。“这样解释,孩子会不会更愿意听呢?

(2)亲身示范,让孩子换位思考

孩子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如果你想引导孩子改变,孩子一定会反问你为什么?这时,你不妨亲身做个示范。找一个机会自己坐在茶几旁,边看电视边吃饭。其他一家人坐在饭桌前吃饭。然后问问孩子看到这样的情况是怎样的感受?会不会有不合群、被冷落的感觉?

这个时候,你再跟孩子讲“饮食所以合欢也“,中国人很讲究家庭用餐的氛围,孩子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

深度|一餐饭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礼仪培养全攻略

(3)鼓励孩子参与规范的制定,表达观点

让孩子参与规范的制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执行这些礼仪规范。很多时候,孩子对抗父母、违反规则是因为有心结,而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没有做到充分沟通让孩子理解。教育不是施压,而在于引导。

3、在“循序渐进“和”坚定执行“中找到平衡

给孩子制定礼仪规范,不能急于求成,一下子立很多规矩。要懂得循序渐进,比如说一个月只专注1、2个问题进行纠正。只要努力去改进,日积月累也可以做得很好。

至于坚定执行,是指父母教育孩子时不“双标“,不自己破坏规则。比如说,教育孩子用餐时要尊重长者。那么父母就不要动不动因为怕孩子饿着,或者父母在忙,就让孩子先吃饭。既然一起制定了规则,说到就应该做到。为孩子树立言而有信的形象。

坚定执行,也指持之以恒。有些父母从别处听到一个好方法或者好理念,觉得不错,一时兴趣就立马执行。可是慢慢地又因为不能坚持,自己懈怠了或者放弃了。就像亲子共读、锻炼身体等等。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坚持比方法更重要。

4、及时而具体的鼓励非常重要

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糖,孩子更是这样。相比较真的糖,孩子们更喜欢父母鼓励这种糖。如果孩子的言行有进步,父母一定要给予及时、真诚的鼓励。所谓真诚,就是不要流于表现形式、敷衍的鼓励。比如“你真棒“这类的话会让孩子不知所云。

要对孩子的具体行为、以及付出的努力给出鼓励。让孩子清晰地知道哪里做得好,才能强化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这样说:“今天妈妈看到你一直坐在餐桌旁吃饭,一直都没有离开,你真的有很大进步喔。你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是不是更开心呢?“

深度|一餐饭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礼仪培养全攻略

写在最后:

一顿饭,可以培养孩子的尊重心;一顿饭,可以培养孩子的恭敬心;一顿饭,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一顿饭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所以,吃饭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大有文章。培养孩子餐桌礼仪的意识,越早建立越好。




推荐阅读:共享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