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之窗首页 > 汽车 > 正文

朱元璋释放3千俘虏,写下3行字,学者:难怪朱元璋能统一天下

2019-09-26 14:31:53 来源: 阅读:1

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颍州(安徽阜阳)掀起“红巾军起义”,席卷黄河流域,史称北方红巾军。不久后,远在湖北蕲水的徐寿辉也发动起义,声势浩大,又称南方红巾军。10年后,红巾军格局改变很大,韩山童已死,韩林儿的“龙凤”政权已经走到尽头,朱元璋成了北方红巾军中的佼佼者。而陈友谅杀掉了上司徐寿辉,自称“汉王”,成为元朝末年最大的义军势力。在彼此扩张的道路上,朱元璋和陈友谅开始互相兼并,终于,在鄱阳湖展开“火拼”,史称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释放3千俘虏,写下3行字,学者:难怪朱元璋能统一天下

实际上,在前期抗击元朝的过程中,陈友谅和朱元璋算是“友军”,但随着元军北撤,在争夺地盘的过程中,双方难免会伤及彼此的利益。陈友谅担心朱元璋会威胁到自己,打算先下手为强。陈友谅的大本营在江州(九江),朱元璋的大本营在应天(南京),陈友谅沿江而下,势如破竹,但在龙湾之战中被朱元璋伏击,损失惨重。

朱元璋释放3千俘虏,写下3行字,学者:难怪朱元璋能统一天下

三年后,以“洪都之战”为导火索,陈友谅举兵60万攻打洪都(南昌),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一边死守,一边派人到南京求援。朱元璋闻讯后从南京倾巢而出,带领20万大军驰援,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朱元璋释放3千俘虏,写下3行字,学者:难怪朱元璋能统一天下

因为兵力数量和战船规模都不及陈友谅,在战争初期,朱元璋并不占优势,朱元璋甚至一度被陈友谅麾下的大将张定边逼入绝境。但接下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朱元璋采用刘伯温的建议,将鄱阳湖的入江口全部守住,并且将附近城池的粮食全部夺走。陈友谅急着找朱元璋决战,朱元璋用轻舟环伺,陈友谅的战船虽然高大,但不够灵活,几天下来,双方都有大量的士兵被对方俘虏。

朱元璋释放3千俘虏,写下3行字,学者:难怪朱元璋能统一天下

朱元璋派使者到陈友谅的船上,提出和陈友谅交换战俘,陈友谅狂妄自大,不愿意交换。《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友谅得书,怒,留使者不遣,尽杀所获战士。

也就是说,陈友谅认为自己士兵比朱元璋多,不愿意交换战俘,扣留了朱元璋的使者,并且把战俘全部杀掉。朱元璋当时也俘虏了陈友谅约3000名战俘,这些战俘听闻陈友谅拒绝交换,都大失所望,都认为朱元璋必将杀他们报仇。没想到,朱元璋下令:

悉出所获友谅军,视其伤者赐药疗之,皆遣还。又令祭其弟侄及将士之战死者。

朱元璋释放3千俘虏,写下3行字,学者:难怪朱元璋能统一天下

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之,将俘虏的3000战俘全部放回去,有受伤的还送他们药,然后还帮他们祭祀他们已经死去的兄弟和战友。这些俘虏死里逃生,都对朱元璋感激不尽。朱元璋又让战俘们给陈友谅带了一封信,信上只有3行字:

江、淮英雄,惟吾与公耳,我等有何深仇,乃自相吞并?

吾尝遣使往,不见使回,公度量何浅浅哉?

公勿作欺人之容,不然,丧家灭姓,悔之晚矣!

朱元璋的这三行书信,第一,说自己和陈友谅无冤无仇,如今造成这个局面,全赖陈友谅。第二,骂陈友谅度量太浅,连个使者都不敢放回来。第三,说陈友谅自欺欺人,如果不投降,到时候会后悔的。

朱元璋释放3千俘虏,写下3行字,学者:难怪朱元璋能统一天下

当战俘们把这封信带给陈友谅后,又说了许多朱元璋的好话,陈友谅大怒,差点将3千战俘全部杀光。这些战俘本来以为回到本方阵营,就安全了,最后却被陈友谅杀掉。战俘们的战友们都在陈友谅的军中,陈友谅此举导致军心大乱,他的左金吾(负责保护陈友谅的官职)率先带兵投奔朱元璋,然后右金吾也来投奔,其他将领纷纷趁夜投奔朱元璋。陈友谅得知将士们潜逃,大肆杀伐,越是这样,将士们越是逃得快。最后,局面完全不同,朱元璋众望所归,陈友谅众叛亲离,直接导致了战争的结局。

朱元璋释放3千俘虏,写下3行字,学者:难怪朱元璋能统一天下

有学者称,鄱阳湖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上战争,朱元璋能够以少胜多,最关键的是朱元璋使用了“攻心术”。朱元璋释放俘虏,以及写的三行字书信,都是攻心之计,陈友谅并非实力不强,而是败在气量不足,这就是朱元璋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本文参考《明史纪事本末》)




推荐阅读:叶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