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之窗首页 > 企业 > 正文

三国时期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战,众寡悬殊可排第二,战败者是诸葛亮

2019-09-26 18:09:41 来源: 阅读:1

兵法有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但是三国正史中这一战,却违背了兵法常规,证明数十倍于敌,围攻也未必能取胜,弱小的军队顽固硬拼,也未必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虏。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战的大输家居然是大家心目中算无遗策、战无不胜的诸葛亮。

一部《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写成了智慧的化身,他授予的锦囊妙计,成了蜀汉诸将克敌制胜的法宝——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把前线主将变成提线木偶有凯申指挥前沿机枪手之嫌。诸葛亮本人“一生唯谨慎”,从来不肯轻易犯险。所以他宁肯稳扎稳打出祁山去撞曹魏早有准备的铁壁铜墙,也不肯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突袭长安。

三国时期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战,众寡悬殊可排第二,战败者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位武器专家,他改良了战国时期就存在的连弩,又在军中推广了绊马钉,让曹魏虎豹骑叫苦不迭,还有木牛流马,虽然陈寿在《三国志》中已经用文字讲明白了基本构造和零件尺寸,但是至今也没有人能仿造出来。但是在三国正史中,诸葛亮并不是无敌的,他这位武器专家遇到另一位武器发明家,就像公输班遇到墨子,数万大军也没有打过人家一千,输得比失街亭还丢脸。

这一战堪称三国时期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战,因为这是史料记载的火箭第一次应用于实战;这一战众寡悬殊程度也可排在三国战役的第二位,因为战败者是诸葛亮,所以演义小说就把故事反转了——写成了诸葛亮最终获胜,获胜者被诸葛亮吓死了。

一说被诸葛亮吓死,读者诸君可能一下子就猜到了:你说的是陈仓守将郝昭!

没错,这位在正史中击败诸葛亮,在小说中被诸葛亮吓死的曹魏名将,姓郝名昭字伯道,是山西太原人,跟山西运城人关羽算半个老乡。

三国时期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战,众寡悬殊可排第二,战败者是诸葛亮

这位郝昭是史料记载的应用火箭作战的第一人,所以如果按照谁最先使用谁有专利权的原则,郝昭可以算是火箭发明人——诸葛亮不是连弩发明人,他是武器改良专家:“损益连弩”说的是他在千人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似乎可以享有外观设计专利。

诸葛亮遇到郝昭,就像公输班遇到墨子,这话也不是笔者发明的,而是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毛宗岗说的:“孔明不减公输,郝昭不减墨翟。”

都说《三国演义》三分虚七分实,跟《三国志》《魏略》等正史比较,郝昭以不足一千守军硬抗诸葛亮数万大军这段记载,居然惊人地相似,只有一个地方稍有出入,那就是演义中说郝昭有三千守军,实际上郝昭只有一千来人,硬是顶住诸葛亮二十多天的强攻,坚持到援军到来。

因为演义和正史即在基本一致,所以我们还原陈仓之战就不会那么枯燥了,而且墨子守城战胜公输班的故事,咱们在中学都学过,就不用多说了:“公输盘(也作班、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三国时期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战,众寡悬殊可排第二,战败者是诸葛亮

墨子与公输班的较量,类似兵棋推演,而郝昭与诸葛亮的较量,则是真刀真枪地实战,诸葛亮那一仗输得比失街亭还惨——第一次伐魏失败,诸葛亮可以把责任推给马谡张休李盛(张李二人被杀,马谡瘐死或被杀)赵云(被降职),但是陈仓之战却是诸葛亮亲自指挥的,这个失败责任,必须由他自己来负,所以这次失利,并没有人受罚。

陈仓之战发生于公元229年,也就是魏明帝曹叡太和二年(过去以十月为年终,所以公元229年跨越太和二三年)。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伐魏,曹魏大将军曹真(不是司马懿)预判到诸葛亮必然要拿下陈仓以确保两道畅通,就事先派遣守城专家郝昭带着一千人去加固城池,等待诸葛亮来撞南墙:“真以诸葛亮惩于祁山,后必出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等守陈仓,治其城。(《资治通鉴·魏纪三·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本文史料多来自本章与《魏略》)

这样看来曹真曹子丹绝非演义小说中所写的那样是个庸才泛泛之辈,半生戎马,练就了他敏锐的军事嗅觉,连诸葛亮的行军路线,都在他的预判之中。于是三国正史中科技含量最高(超过曹操袁绍官渡之战)、众寡第二悬殊(仅次于张辽八百破孙权十万)的一场战斗就此拉开序幕。

三国时期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战,众寡悬殊可排第二,战败者是诸葛亮

风尘仆仆的诸葛亮来到陈仓城下,以他武器专家的专业眼光来看,这个郝昭已经把陈仓城打造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很少打硬碰硬的攻坚战——蜀汉实力远不如曹魏,没本钱打消耗战,如果曹魏用五个人换蜀汉一个人,也能把诸葛亮家底拼光。

虽然诸葛亮兵力数十倍于郝昭,但是郝昭占据地利,死打硬拼拿人头堆,这种事情诸葛亮不干:“亮本闻陈仓城恶。及至,怪其整顿。闻知昭在其中,大惊愕。孔明素闻昭在西有威名,念攻之不易。”。

于是诸葛亮派出了劝降使者、山西太原人靳详,希望郝昭看在同乡份上,献出陈仓城。但是郝昭的态度很坚决:想让我投降,魏国法律不允许(可能老婆孩子在后方当人质呢),我的良心不允许,你告诉诸葛亮,放马过来吧!

当然,正史中郝昭这段话更义正辞严:“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

三国时期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战,众寡悬殊可排第二,战败者是诸葛亮

第一次劝降碰了钉子,诸葛亮还想再做一次努力(又使详重说昭),这次就是武力威胁了:“众寡悬殊,你的抵抗毫无意义!”郝昭这次连情面也不讲了:“少废话,我认识你是我老乡,我的弓箭可不长眼睛(我识卿耳,箭不识也)!”

既然郝昭吃秤砣铁了心,诸葛亮也没办法了:说话你不听,那就开打吧!

这一打才知道,郝昭不但吃了秤砣,连城墙都“包了铁皮”。“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很简略,但是《资治通鉴》和《魏略》记载诸葛亮和郝昭之间的攻守战,却很详细。

诸葛亮第一次攻城,采用的是常规战法,云梯爬墙、冲车撞门。诸葛亮老战法遇到了新科技:“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然(燃),梯上人皆烧死。”

这是正史记载的火箭第一次应用于实战——火烧藤甲兵、火烧上方谷是演义。

三国时期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战,众寡悬殊可排第二,战败者是诸葛亮

未知的总是可怕的,蜀汉攻城大军被烧得焦头烂额(三国多皮甲,能减轻弓箭伤害,却架不住火烧),于是大家另找突破口:“城门城墙可以撞开,大家推着冲车同去,同去!”

对攻城的冲车,郝昭也有好招儿:“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

冲车云梯都不好使,诸葛亮还有后招,他又推出了另一种进攻型武器“百尺井阑”。百尺为十丈,井阑就是箭楼,由墨子发明,官渡之战时袁绍好像也用过(一说袁绍是屯土为山),射得曹操营中将士只能头顶盾牌爬着走。曹操的办法是用抛石机打碎袁绍的土木箭楼,而郝昭则是城中建城,让诸葛亮当个的乱箭找不到目标。

“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墙中有墙,郝昭一招儿破了诸葛亮两招儿,第二次强攻未果,诸葛亮还是只能望城兴叹。

三国时期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战,众寡悬殊可排第二,战败者是诸葛亮

连续两次攻城失利,诸葛亮祭出了杀手锏——土工作业。就像后来李云龙绞杀山崎大队一样,诸葛亮想挖一条地道来个墙里开花。但是诸葛亮会土工作业,郝昭也会:“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

相持不下二十多天,诸葛亮技穷,郝昭也不轻松,毕竟一千对数万,累也能把人累死。于是曹真派费耀、曹叡派张郃,两路大军星夜驰援陈仓。

曹真费耀很着急,魏明帝曹叡也很着急,只有张郃不着急,他有过击败诸葛亮的战功,所以好像并不怵诸葛亮。在曹叡举行的送行酒宴上,张郃喝起来没完,曹叡急了:“像张将军这样不紧不慢,等你到了,郝昭的骨头都被诸葛亮拿去敲鼓了吧(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

张郃端着酒杯笑了:“等我到了,诸葛亮早就跑了(比臣到,亮已走矣)!”

三国时期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战,众寡悬殊可排第二,战败者是诸葛亮

那一战,很明显是郝昭赢了,而且肯定收获的人头够多,所以他才一战封侯——曹魏沿袭汉朝军功制度,在胜利情况下斩大将或斩首国千,才可以封侯,比如关羽是斩颜良之后才被封为汉寿亭侯的。

陈仓一战,郝昭成了诸葛亮挥之不去的梦魇,要不是郝昭病死,诸葛亮伐魏都多一层顾虑。而在正史记载中,郝昭并没有被诸葛亮吓死,他是自己病死的,而且得知郝昭病重,魏明帝曹叡减少饮食为郝昭祈福,当时的曹魏忠臣司马懿还专门上表劝曹叡吃饭。

其实郝昭病重,也跟陈仓一战打得太过艰苦有关,他的遗书透露了那一战有多惨烈,并且告诫后世子孙再也不要从军为将了:我当了一辈子将军,知道将军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我守陈仓,多次挖人家坟墓,就是为了弄点木头做守城器械……




推荐阅读:叶紫